俄罗斯最冷小镇“发烧”了零下70度到38度当地人快“热炸”了

在如今这个国际中,每个国家对于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视,欠发达的国家在迎头追赶先头部队,为了不让经济实力落后别人太多,而发达国家在积极发展,好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经济竞赛”成为了当下的时代主题。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没有总是环境保护一味地发展经济,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些比较棘手的生态问题,就比如“全球变暖”就是如今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全球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通过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和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就会不断在地气系统中累计,从而导致温度上升,最终造成全球变暖。而人类活动就是推动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因为焚烧化石燃料,从而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再加上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就让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很少人知道如果一个地区的普遍气温增高一度是啥概念,它会影响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让干旱的地方更加干旱,而洪涝的地方更加容易产生洪涝,会导致冰川和冻土消融,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所以它就会让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出现崩坏,导致大量的动物因此身陷危机。而谈到人类身上,应该很多人也发现了如今极端气温已经出现了不少,很多地区都出现很不寻常的气温现象,就比如这个被誉为“全球最冷的小镇”如今就很不寻常。

很少人知道,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来自于北极,而是在北极圈境内的俄罗斯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而维尔霍扬斯克也被叫做上扬斯克,它是东北亚亚纳河河畔的一个小镇,距离雅库茨克约675公里,地处于北极圈以北1度,它是北半球最冷的地区之一,在11月末到2月末的冬季中,这里昼夜平均温度低于零下40度,甚至一度达到过零下70度的极端低温,因为如此它和奥伊米亚康共称北半球的“寒极”,是严寒地区的代表,

而上扬斯克自然也有夏季的存在,虽然短暂,但上扬斯克的夏季平均温度很温和,7月的平均气温达到16摄氏度,特别温和。不过这样的一份温馨如今却悄悄被打破,原因就是全球变暖的情况已经影响到了这里,据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极端高温的情况,包括雅库茨克和上扬斯克在内的城市一度出现了38度的极端高温,这是有记录以来气象观测的新高。并且这样的高温也导致了上扬斯克所在的萨哈共和国突发多次森林大火,着火点多达了50处。并且还导致了当地人的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不少人都坦言快“热炸”了,纷纷跑到公园喷水池和河边清凉解暑。

而同样高温的也不仅仅就上扬斯克,几乎俄罗斯全境的气温都高了很多,这就让人很担心因为俄罗斯用着大量的冻土资源,如果地球真的“发烧”了,气温一直降不下来的话,那么是会引起一些问题的产生的。所以我们是许多对全球变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应该更加及时地做出举措。不知道你觉得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呢?你能感受到天气正在炎热吗?欢迎留言评论。

全球温差最大的城市半年温差达100℃却是北极圈内的鱼米之乡

说起地球上最寒冷之地,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地处地球的北极地区了,但是事实上地球北半球上最冷的地方并不在北极点,也不在北极圈内,而是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这自有温度记录以来,曾经有被检测到的温度低至零下71摄氏度,堪称北半球最冷的冷极点。有如此低的气温,是原因伊米亚康是西伯利亚地区地处盆地的底谷,受冷高压长期盘踞的影响,促进了冷空气的聚积和辐射冷却。因此,导致该地区温度低于北极圈内的地区。

不过,全球最冷的地方并不在北半球,而是在南半球的南极洲,由于终年的冰雪覆盖,阳光很少光顾,加之平均积雪厚度达1700米的南极洲,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阳热量,这里的温度是全球最冷的地区,据记载,1967年,挪威人曾在南极洲检测到最低的-94.5摄氏度的低温,这也是人类有记录以来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

但是,全世界温差最大的却不是南极洲,而是地处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地区,这里半年内温差居然可以超过100摄氏度。维尔霍扬斯克地区由于地处北极圈内,被契尔斯基山脉和维尔霍扬斯克山脉所包围,温暖的海风基本无法到达这里,加之维尔霍扬斯克地区又位于西伯利亚腹地的谷地之中。因此,这里全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堪称人类居住的最冷之地。

维尔霍扬斯克地区也是沙俄时期,流放波兰犯人的地区之一。如今,这里虽然顺势规划牧场,开垦良田数万亩,但是人口却是不到2000人。因此,维尔霍扬斯克地区也是俄罗斯人口最少的城市,离最近的雅库茨克都有700公里,名副其实的北极圈无人区了。

不过,相比奥伊米亚康和南北两个极地。维尔霍扬斯克地区的夏季温度却能超过30摄氏度,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因此在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植被的密度也是西伯利亚和北极圈地区最高的,这里还能种植土豆、黑麦以及大小麦等农作物,堪称极地地区的鱼米之乡。

维尔霍扬斯克地区虽然拥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但是短暂的夏季之后,漫长的冬季也是令人畏惧的。

在如此低温之下,据说维尔霍扬斯克全市只有一对父子愿意去捕鱼,更多的居民还是以驯鹿产业为主,不过如今这里随着旅游也的兴起,人们也多了一份副业,据当地数据统计,维尔霍扬斯克地区人均年收入已接近60万卢布,在如此寒冷之地,有如此高的收入简直匪夷所思。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维尔霍扬斯克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几乎都是夏天全体出动而劳作,各种劳动都在夏季争分夺秒的完成,尽可能的储存冬季的粮食等生活物质。而到了冬季维尔霍扬斯克地区的人们除了外出驯鹿,基本都不会迈出大门一步,这里的冬天堪称世界最冷清的地区了。在冬季里厚厚的冰雪世界里,几乎无生命活动的迹象。

“八万年一遇”!西伯利亚出现38℃罕见高温永久冻土都要融化了

据海外网,俄罗斯和欧盟15日联合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称西伯利亚地区正在经历“八万年一遇”的罕见高温,永久冻土可能会因此融化,导致一系列地质灾害。

据英国《经济学人》15日报道,研究发现,今年上半年,西伯利亚地区的平均气温比1981年至2010年同期高出5摄氏度以上,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市6月20日曾经出现过38摄氏度,刷新了北极圈内的最高气温纪录。研究指出,罕见高温的原因之一是冬季的高速气流较强,导致该地区未能积攒足够多的寒冷空气。但一项模拟测试显示,如果没有人为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西伯利亚地区每八万年才会经历一次如此罕见的高温。

罕见高温导致越来越大范围的山火、冻土融化以及一系列次生灾害。西伯利亚地区5月份曾发生柴油泄漏事件,运营商称其原因之一是储油设施的支撑部件突然塌陷,而冻土融化可能导致了塌陷的发生。

研究项目负责人15日表示,西伯利亚地区罕见高温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600倍,但只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罕见高温的频度会大幅下降。

此前,据新华社6月19日报道,气象专家警告说,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遭遇罕见热浪袭击,连月来屡创高温纪录,造成永冻土融化、林火增多等问题。

过去两个月内,俄罗斯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多座城镇气温居高不下。其中,哈坦加5月22日最高气温为25摄氏度,此前的最高纪录则是12摄氏度,而该镇往年这一季节的白天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另一座城镇下佩沙6月9日最高气温达30摄氏度。

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监测,西伯利亚多个区域5月地表温度比往年平均水平高出多达10摄氏度。该机构的高级研究员弗雷雅·万堡说:“西伯利亚不只是5月热得异乎寻常,在刚刚过去的冬季和春季也频繁遭遇高于往年同期的气温。”

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首席气象学家玛丽娜·马卡罗瓦说,刚刚过去的冬季“是自130年前有气象记录以来西伯利亚度过的最热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水平高出多达6摄氏度。”

世界最低温度在哪个国家 世界上哪个国家温度最低

导语:温度变化除了受本身的气候类型、地形、洋暖流等影响外,因为一些人为原因也会受到影响。说到我国最冷的地方是哪里,那一定是中国北方的黑龙江,由于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地方,因此一到冬天就会气温骤降。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哪个国家温度最低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了解。

世界最低温度在俄罗斯。俄罗斯位于30°~180°E,50°~80°N,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8℃~-10℃,7月平均温度为11-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而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位于俄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点之一,1月平均温度-50℃,历史最低值-71.2℃。

寒极,一个地理学名词,一般是指某地理范围内最低气温所出现的地点。例如我国黑龙江省的漠河市,在国土的最北端,是我国冬季最寒冷的地方之一,1月平均气温接近-30℃,极端最低气温达-52.3℃(1969年2月13日),这是我国气象纪录上确证的最低气温,因此漠河便被称为我国的“寒极”。此外,位于内蒙古北部的图里河镇在1966年2月也曾记录到-50.2℃的低温,但这些纪录与世界寒极所在地——南极洲相比微不足道,也就无法称之为世界“寒极”。

1983年7月21日,南极洲的沃斯托克站(由前苏联考察队建立)记录到-89.2℃的气温,这是世界确证的最低自然温度,因此沃斯托克站所在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在南半球,寒极点位于南极洲大陆内部,俄罗斯南极科学考察站沃斯托克站处(78°28′S106°48′E)。1983年7月21日,该站纪录到-89.2°C(-128.6°F)的低温,这是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温度。沃斯托克站的海拔约3,488米(11,444英尺),离最近的海岸也有超过1,000千米(620英里)远(无海洋调节气温),且高纬度造成当地每年在五到七月间,有3个月的永夜现象,综合以上影响,使得当地夏季均温很少超过-25°C(-13°F),冬季也常低于-70°C(-94°F)。相较之下,低海拔的南极点均温约在-40℃到-65°C(9到18°F)之间,最低温纪录则是-82.8°C(-117.0°F)。

虽然一般认为南极大陆还有比沃斯托克站更冷的地方,但因监测的限制,至今仍没有低于1983年该次的气温纪录。在1995年之前,沃斯托克站甚至是唯一一座高于3,000米(9,800英尺)的科考站。所以,即使线°F)的低温,仍无法被人们所观测到。2005年,新的冰穹A无人气象站启用,于2010年记录到-82.5°C(-116.5°F)的低温,但仍没有超越沃斯托克站的纪录。

在北半球,有两处正争夺寒极点地位的地方,是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内的维尔霍扬斯克(67°33′N133°23′E)和奥伊米亚康(63°15′N143°9′E)。

1868年12月及1869年2月,I.A.胡佳科夫曾在维科扬斯克记录到-63.2°C(-81.8°F)的低温。1885年1月15日,S.F.克瓦里克也在同地测得-67.8°C(-90.0°F)的温度。1892年,该气温数据被收录于一般物理观测年刊中,且被误写为-69.8°C(-93.6°F)。虽然该期刊不久便更正回来,但仍有书籍引用了错误数据,流传至今。

1926年,俄罗斯科学家谢尔盖·奥布契夫在奥伊米亚康记录到-71.2°C(-96.2°F)的低温。1933年2月6日,奥伊米亚康气象站测得-67.7°C(-89.9°F)。该气象站位于奥伊米亚康和汤托地区的山谷之间,海拔750米(2,460英尺),周围多是1,100米(3,600英尺)的高山,该地形导致山谷内极地冷空气滞留。

在传统上,会将测得温度换成摄氏温度再进行比较。如此一来,两地温度皆在-68°C(-90°F)附近。另一方面,一些气象学家认为将不同年代、设备、环境影响下的气温作比较是不正确的,而应是比较长时间观测所得的均温。若是如此,奥伊米亚康的均温在这70多年来是低于维尔霍扬斯克的。

此外,另一个可能的候选是在格陵兰岛的summit。该地位于格陵兰岛内陆冰盖,3200米的海拔,是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地方,曾在2011年3月16日记录到-67.2的低温。

世界杯:塞内加尔VS荷兰塞内加尔核心缺失橙衣军团能否把握住机会

原标题:世界杯:塞内加尔VS荷兰,塞内加尔核心缺失,橙衣军团能否把握住机会

新非洲杯冠军塞内加尔连续第二次亮相世界杯。这也是球队历史上第三次登陆世界杯舞台。塞内加尔在过去两届世界杯上以独特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故事。20年前,塞内加尔小组赛大战法国,战平丹麦和乌拉圭,小组第二晋级。上届世界杯,他们在小组赛中与日本战绩相同,但最终因黄牌被淘汰。

事实上,最让塞内加尔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热血教练阿利乌西塞,他留着长发绺。在西塞手下,塞内加尔的4-3-3阵型有着明显的特点。他们更加注重两翼的灵活性,充分利用阵中明星球员的个人天赋,在边路制造进攻威胁。进攻阵型类似于2-3-5,防守阵型缩小为4-5-1。同时,在面对一些实力更强的对手时,塞内加尔也会布置4-2-3-1或者4-4-1-1阵型来稳固后防线。不过,西塞眼下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攻击核心马内的伤病,这很可能让球队的实力有所下降。

“无冕之王”霍兰德有些伤感。身患癌症的71岁主帅范加尔去年8月第三次接任荷兰队主帅一职。被世界杯拒之门外,老帅却立马归来,迅速建队,带队拿到了这面旗帜。范加尔绝对称得上是世界足坛的战术大师。在全面防御的理念下,他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体系。范加尔加利的设计本从最开始的433一路更新,到442的后期发力,再到拜仁时代的革新,4231。在去年的世界杯预赛中,荷兰队沿用的还是四后卫体系,而今年的欧国联已经适应了全新的三后卫体系。

现在这支国家队,以范迪克为首的后防线一向扎实可靠,而由德容、德佩等年轻才俊组成的中场则不断焕发出攻击火力。

老帅范加尔甚至夸口说:“这届世界杯我们夺冠的机会很大,没几个教练敢这么说,但我会说,我们的目标是世界冠军!

”这个小组的四支球队分别是荷兰、塞内加尔、厄瓜多尔和东道主卡塔尔。作为一支二线球队,荷兰队在小组赛中避开了很多欧美球队。单论实力,塞内加尔可能是他们争夺小组头名的最有效球员。不过,对手塞内加尔现在将面对核心球员。马内缺阵令人担忧,荷兰队若能趁机拿到想要的积分,小组第一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无论是战术水平,教练组还是球队人员,这场比赛我们都没有理由做荷兰球迷!

守门员:爱德华·门迪(30/切尔西)、阿尔弗雷德·戈米(29/雷恩)、塞尼·迪昂(27/QPR)

后卫:库利巴利(31/切尔西)、阿卜杜·迪亚洛(26/莱比锡)、萨巴利(29/皇家贝蒂斯)、巴洛·图雷(25/AC米兰)、帕佩·西塞(27/奥林匹亚科斯)、雅各布斯(23/摩纳哥)、福梅尔兹-门迪(21/亚眠)

中场:伊德里萨·盖耶(33/埃弗顿)、库亚特(32/诺丁汉森林)、南·帕里斯-门迪(30/莱斯特城)、迪亚塔(23/摩纳哥)、帕佩·盖耶(23/马赛)、帕佩·萨尔(20/托特纳姆热刺、西斯(28/瓦莱卡诺)、穆斯塔法·南(27/帕福斯)、朗姆·恩迪亚耶(25/雷丁)

前锋:马内(30/拜仁)、伊斯梅拉·萨尔(24/沃特福德)、迪亚(25/萨勒尼塔纳)、班巴·迪昂(22/马赛)、迪迪耶罗(29/阿兰亚斯堡)、尼古拉斯·杰克逊(21/比利亚雷亚尔)、恩迪亚耶(21/比利亚雷亚尔)22/谢菲尔德联队)

门将:1-帕斯维尔(39岁/阿贾克斯)、13-拜罗(24岁/费耶诺德)、23-诺珀特(28岁/海伦芬)

后卫:2-泰伯(21岁/阿贾克斯)、3-德里赫特(23岁/拜仁)、4-范戴克(31岁/利物浦)、5-阿克(27岁/曼城)、6-德弗里(30岁/国际米兰)、16-马来西亚(23岁/曼联)、17-布林德(32岁/阿贾克斯)、22-邓弗里斯(26岁/国际米兰)、26-弗林庞(21岁/勒沃库森)中场:11-博吉斯(30岁/阿贾克斯)、14-克拉松(29岁/阿贾克斯)、15-德容恩(31岁/亚特兰大)、20-库普梅纳斯(24岁/亚特兰大)、21-F-德容(25岁/巴萨)、24-肯尼斯-泰勒(20岁/阿贾克斯)、25-哈维-西蒙斯(19岁/恩霍温)

前锋:7-贝尔温(25岁/阿贾克斯)、8-雅克波(23岁/埃因霍温)、9-L-德容(32岁/埃因霍温)、10-德佩(28岁/巴萨)、18-文森特-詹森(28岁/安特卫普)、12-诺亚-朗(23岁/布鲁日)、19-维尔霍斯特(30岁/巴西凯塔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北极圈测得38℃高温专家:稳住别慌!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6月2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测得38℃高温,打破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

消息一出,人们心中惴惴,灾难电影《2012》描绘的那种洪水滔天的世界末日景象难道就要来到了吗?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戴云伟明确回应:“维尔霍扬斯克测得38℃高温只是偶发,并不是常态。而由于不是常态,故北极地区生态也不会因此发生骤然的改变,这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局地极端天气现象。”

换言之,气候变化属于人类议题、国际课题,其参与主体只能是国家与国际组织。

全球变暖经过几十年的媒体热议,茶余饭后也是百姓日常议论的话题。但气候变化实际上是个多维度、长时限、大空间的超宏观题目,与某个地区乃至某些国家都不会直接关联。

人类已经普遍认识到了气候问题的全球性、重要性和严峻性,但要想在短时间、低维度、小尺度内解决气候问题及其衍生的局部高温、极端灾害乃至生态危机,都是不切实际的。

维尔霍扬斯克镇属于俄罗斯萨哈共和国(Sakha Republic),在莫斯科东北方向约4700公里处。这里约有1300名居民,从莫斯科前往当地需要转乘多趟航班,花费近2天时间。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小镇测得的38℃高温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道:从历史角度来看,维尔霍扬斯克镇曾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出现过最极端的温差,当地最低曾测得零下68℃的极端低温,但最高温也有37℃,相对温差105度。这样看起来,最高温度从37℃到38℃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反过来讲,今年冬天倘若再测得零下69℃的低温,也不说明质的转变。“由于这次的38℃只是偶发现象,并不具有线性推演和常态性质,有把握地说,当地出现今年38℃,明年39℃,后年41℃的递进演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戴云伟同时强调,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高纬度等敏感地区受到影响要明显高于低纬区域,维尔霍扬斯克镇位于北极圈之内,就是受影响的一个典型。

尽管当地不会温度连年上升,但北极圈内其他国家地区近年来也均测得历史极值高温,北极地区海冰大量融化,多年冻土开融,森林大火频率增加。这些自然现象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深远影响,目前都处在精密监测和研究当中。

和以光年计算的天文单位相比,气候变化也要至少综合比较百万年来的数据。戴云伟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例如某个地区治安变坏,我们只能预计该地区抢劫案件将大量发生,但并不能准确预知某年某月某日几时几分,在哪个具体地址某人遭受抢劫。”

现在地球气候均衡的“治安”被“气候变暖”所恶化,“那么这种恶化带来的后果究竟会在什么时刻、给哪些国家地区带来何种灾难后果,目前仍是就急需研究的课题。”

戴云伟认为,地球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有其自身小循环和宇宙间的大循环,大体遵循一定规律,也有四时节气和阴晴圆缺的变化。“从气候变化的全球循环考虑,目前已建立的科学预测模型尚需时间的检验”。

例如北极海冰融化对北极航道开发就有一定吸引力,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北极圈国家长年冻土区的开放开发也得以提上议事日程。

戴云伟补充道,“当然,北极地区开发同样是一个全新议题,需要包括北极圈国家和近北极圈国家在内全世界的关注和智慧,下好先手棋,尽最大可能减缓相应负面影响。”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人类应该采取措施去适应和减缓其变化。

首先,要适应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利用效率下降,水资源利用成本上升。而且,洪涝、干旱和水环境恶化问题,也会随着全球变暖可能会日趋严重。因此,必须尽快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对策。

其次,要适应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由全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严重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和海岸带环境,同时还将使洪涝灾害加重。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不断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和预警。修建坝堤等防护工程设施,制定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制定适合全球发展的可持续战略。

最后,要关注地球三极变化的影响。北极、南极和中国的青藏高原均属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而这三极的变化将反过来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循环。地球不需要人类的拯救,人类所做的所有努力,只是为了拯救人类,为自身谋求一条环保、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戴云伟最后认为,“维尔霍扬斯克测得38℃高温的新闻给全人类提了个醒:注重生态、保护环境,关心气候变化。毕竟,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北极发烧38度紫外线堪比非洲北极圈内发生森林大火!

进入北极圈曾经是无数人的梦想,那里有纯净透明的冰层,有如梦似幻的极光,有积雪覆盖的白色海洋,有巨型冰块像钻石一样闪耀,有神秘莫测的地貌,还有活泼可爱的北极熊、海豹、海狮…

但如今,北极生病了,永冻层受到威胁,冰川消融,北极圈内甚至发生火灾,北极熊因为无处觅食而饿死。

北极圈小镇出现38℃高温,最大温差达106℃,消息一出一片哗然。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向是寒流输出地,如今却进入“烧烤模式”。

据俄罗斯气象网站数据显示,当地时间6月2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小镇维尔霍扬斯克出现了38摄氏度高温,打破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纪录。

一根雪糕放在该地一阳台上没多久便融化。而当地曾测得零下68℃的极端低温,使得最大温差达到了106℃,刷新了此前的纪录。

而当地曾测得零下68℃的极端低温,使得最大温差达到了106℃,刷新了此前的纪录。

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远超科学家预期,气象学家担心高温会使东都融化,会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从而使得气候变暖的速度更快,许多古老细菌会随着冻土融化而释放,对人类会造成多大冲击无法预料…

就连在北极圈生活了20万年的北极熊也濒临灭绝。由于冰川的消融,他们不得不在海里连续游泳10几天不歇着,开始食腐、吃草……这给当地的野生动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比如北极熊,捕食猎物要站在浮冰上,随着浮冰变薄,越来越多的北极熊就被困在陆地上,不能追捕海豹、海象等猎物,迫使它们前往陆地寻找食物。它们战胜了残酷的大自然,却败在了人类活动面前。

科学家们在阿拉斯加的13个地点钻出了永冻岩芯,并测量了其中的汞。研究小组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中报道,基于这些测量,他们估计北半球的永久冻土中含有170万吨的汞——超过了所有其他土壤、大气和海洋的总和。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研究,圣诞老人的坐骑——北极驯鹿在20年间数量减少了56%,研究者称这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

驯鹿主要分布于环北极地区,而北极圈变暖速度是全球的两倍。海域面积增加,水蒸发量增多,降雨也相应增加。雨水在地面结冰,驯鹿无法穿透冰层挖到食物,只能活活饿死。

哥白尼前哨2号卫星近日观测到,在距离北冰洋仅几十公里处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生山火,这是近几年来所观测到的位于北极圈内最靠北的山火。

根据观测数据,今年观测的山火发生地点与去年最北的山火发生点相比,又向北延伸了约12公里。俄罗斯萨哈共和国(位于西伯利亚地区)航空护林管理局称,今年该地区有记录的森林火灾已有127起,过火面积达到822724公顷。

目前,消防人员正在萨哈共和国的八个主要地点附近全力灭火,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冷的城市之一——维尔霍扬斯克市。一周前,该市白天的气温达到了38摄氏度。

5月20日,剑桥大学发表最新研究称,气候变暖导致南极“绿雪”蔓延。“绿雪”是由微细雪藻大量繁殖造成的,部分地区“绿雪”十分繁盛,以致于太空中都可看见。

研究团队耗时6年绘制了绿藻地图,发现南极有1600多个绿藻繁殖区,总表面积约为1.9平方公里。

阿根廷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2月7日分别证实,阿根廷位于南极大陆的科考站日前监测到超过18℃的气温,打破了南极大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

阿根廷国家气象局表示,位于南极半岛的阿根廷埃斯佩兰萨科考站6日中午监测到的气温为18.3℃,这是自196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打破了2015年3月24日监测到的17.5℃的纪录。

南极半岛靠近南美洲大陆,是南极大陆气温最高的区域之一。南极洲2月13日已经测出20.7摄氏度高温,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穿短袖了。

世界气象组织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当天在记者会上表示,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反馈,即使在比较温暖的夏季,这样的气温也非同寻常,世界气象组织将派专家组核实这一记录的准确性。

此外,专家们将围绕这一气象事件展开研究,特别是探讨它是否与一种被称为“焚风”的天气现象有关。

北极圈“发高烧”!温度飙升至48℃地球正疯狂吸热

近年来,几乎每年的地球气温都打破了纪录,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每年都有人在热浪中丧生。现在北半球刚过了夏至没几天,在北极圈却出现了极端高温。

根据欧洲航天局(ESA)哥白尼计划的哨兵3A和3B卫星传回的数据,热浪正在西伯利亚肆虐,那里的地表温度普遍超过35 ℃,而最热的维尔霍扬斯克镇更是达到了48 ℃。要知道,夏季还有两个多月,接下来恐会创下更高的温度纪录。

需要注意的是,地表温度不是地面上的空气温度,并且地表温度通常高于气温。这就好比夏天的马路明显要比空气更热,柏油路面的温度可以比气温更高15 ℃,因为地面的比热要比空气小,而且空气还会不断通过流动来散热。

当然,地表温度越高,空气温度也会较高,因为地面会不断向外释放出长波辐射,空气吸收之后将会变热。维尔霍扬斯克镇的地表温度达到了48 ℃,而气温也有30 ℃,这对于北极圈来说已经是高温了。

此前,维尔霍扬斯克镇创下了北极圈北部有史以来最冷和最热的温度纪录,分别为-67.8°C和37.8°C(去年夏天创下),温差高达105.6 ℃。北极圈的极端温度在提醒着我们,全球变暖正在加深气候异常。

由于人类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上月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比工业化之前升高了将近50%。这显著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 ℃。

更糟糕的是,《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刊载的新研究[1]显示,地球正在疯狂吸收热量。在14年里,地球的能量不平衡增加了一倍,地球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要多于地球重新辐射到太空的能量,这与近年来的全球变暖趋势相符合。

人类活动是导致地球能量失衡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它们会把本该辐射到太空中的热量困在大气中,从而造成全球气温升高。

这会加速冰川融化,减少对太阳光的反射,并且让更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水蒸气也是温室气体,所以又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事实上,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云贡献了温室效应的60%。

全球变暖正在加剧,与地球上其他地方相比,北极变暖的速率快了一倍。这是因为北极永冻土中储存着大量的甲烷,它们会随着永冻土的融化而被释放出,它们引发温室效应的能力高出二氧化碳21倍。

科学家担心,北极气温的快速变化可能会让该地区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气候状态,出现更多反常的气候。与此同时,北极圈出现热浪和破纪录的高温将会变得越来越常见。

热浪让北极圈变得干燥,容易引发野火灾害,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随着野火的肆虐,将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这又会加剧温室效应。在2020年,北极大火释放出了将近2.5亿吨的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北极永冻土中还潜伏着古老的细菌和病毒,它们也会随着永冻土的融化而重见天日。这些病菌在低温下能够长期处于休眠模式,在合适条件下又能复苏,此前科学家已经成功复苏了几万年前的病毒和微型动物。谁也不知道这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我们还是要警惕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