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波兰为作曲家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举行国葬。2020年3月29日,作曲家在其位于波兰克拉克夫的寓所内因病逝世,享年86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彼时爆发,葬礼被推迟。如今疫情趋缓,波兰政府便在潘德列茨基逝世两周年忌日为其举行国葬。
说到国葬,人们可能并不陌生,那是国家领导人或高阶王室成员死后的葬礼规格。要称为国葬,往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一葬礼为国家举办,是国家行为;其二为国家元首、宗教领袖及政府首脑出席并致辞;其三是送葬的队伍面向公众开放。疫情让一些原本举行的国葬不得不推迟,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的葬礼。
一些国家亦会以国葬送别地位崇高的音乐家,作为对他们艺术成就和社会贡献盖棺定论式的认可。比如2021年9月9日,希腊便为作曲家米基斯西奥多拉基斯举行国葬,葬礼在其故乡克里特岛的干尼亚举行。
据媒体报道,西奥多拉基斯逝世后,他的遗体按照国葬规格在雅典主教教堂供人瞻仰三天,随后以通宵渡轮的方式运送至克里特岛。以东正教教规举行的葬礼当天,数千人从希腊全国各地蜂拥而至,他们手持鲜花和橄榄枝,向作曲家告别。参加者除了粉丝以外,也有政治家和亲属。希腊总统出席并主持了葬礼,总理致辞,反对党领袖悉数到齐,凸显了西奥多拉基斯不凡的一生。在葬礼上,希腊歌手唱着作曲家作于1960年的歌曲《玛利亚》(Mana Mou Kai Panagia)。遗体告别仪式举行时,激动的人们穿着希腊传统服饰,把鲜花和橄榄枝撒在灵柩上。
希腊为西奥多拉基斯举行国葬,一方面源于作曲家将希腊民间音乐淬炼提升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因他的个人斗争史及从政史与希腊国家乃至人民的血泪命运息息相关。能够达到国葬规格的音乐家除了音乐创作具有普世价值以外,其人也必然是国家意志和人民精神的象征。进入21世纪后,能够在个人创作和社会担当上达到如此高度,享受国葬礼遇的作曲家实属凤毛麟角。故而,潘德列茨基的国葬备受瞩目。
3月29日中午时分,天阴沉沉的,送葬的队伍行进在市中心,街道两边挤满了向作曲家告别的民众。一辆黑色的奔驰灵车缓缓行驶,两位压车的代表一位捧着作曲家的黑白肖像照,一位捧着系着象征波兰国旗红白两色丝带的雪花石膏瓮,里面装着作曲家的骨灰。车后,作曲家遗孀伊丽莎白潘德列茨卡在亲人的搀扶下步履艰难,一支由军人组成的仪仗队殿后。临近教堂,身着正装手举旗帜的人们代表着各个社会团体组织及国家单位。在众人的注视下,骨灰盒被捧进了圣彼得与保罗教堂,那里也是葬礼举办地。
波兰国家领导人系数到场,其中包括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他在悼词中说道:“在世界的文化长河中,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人会被历史铭记。可以确信的是,我们今天告别的便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大家。”总统回顾了作曲家的一生,以及一些最为出名的音乐创作,特别提及了他受托为耶路撒冷建城三千年创作的《耶路撒冷的七道门》。他说道:“潘德列茨基深受亚美尼亚和德国的根基影响,在那之上,波兰文化就像一道闪电穿透云层,直抵人心。”
波兰的罗马天主教大主教沃伊切赫波拉克在悼词中表示,潘德列茨基的代表作之一《路加受难曲》在战火硝烟弥漫的当下更具现实意义,作品不仅写出了宗教里的受难,也写出了奥斯维辛的殉难,更写出了身边战争的残酷。他继而对作曲家“用毕生的丰富作品点亮生命与希望之光”表示感激。
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原定参加葬礼,但因为新冠肺炎阳性不得不隔离从而缺席。他的悼词由德国驻波兰大使代为念出,其中提到潘德列茨基在德国工作与生活许久,德国人民对他的去世尤为沉痛,并感谢他在创作和教育两方面的贡献,“他的音乐充满深度思考、历史典故和哲学命题,当然更是来自内心深处。作为一个灵魂自由、创意无限的作曲家,潘德列茨基成为德国和波兰之间的纽带。”
作曲家遗孀潘德列茨卡在悼词中表示:“他见证了国家的时代,见证了历史、真理和美妙,感谢有他的音乐让人类焕发出人性的光辉。”
此外,奥地利驻波兰大使亦出席了葬礼。在乐队的伴奏下,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演奏了巴赫的《圣母颂》等作品。穆特与潘德列茨基有着三十多年的友谊,潘德列茨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记”》便是1995年由穆特首演,他的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也题献给了穆特。
然而在这些国际媒体忠实记载的文化影响和长久友谊中,潘德列茨基与中国的渊源被忽略了。作曲家与中国有着逾三十年的交情,横跨创作、指挥和教学等各个层面,孜孜不倦。
1998年10月,潘德列茨基便造访中国,应指挥家余隆之邀在首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出自己的作品,出任音乐节荣誉艺术顾问,并获音乐节颁发的首届年度艺术家大奖。
2000年,潘德列茨基出任全新成立的中国爱乐乐团客座指挥,揭开了与中国乐界的不解之缘。作为其在中国的引路人,余隆不遗余力地拓展潘德列茨基在中国的登台机会,他至少十几次来华指挥,除了与广州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杭州爱乐乐团密切合作外,还带领波兰乐团数度访华巡演。
潘德列茨基也深谙礼尚往来,夫人潘德列茨卡旗下的华沙贝多芬复活节音乐节于2010年邀请余隆率上海交响乐团出访。2018年10月,他在自己的85岁大寿期间携小提琴家穆特与华沙交响乐团访华演出。
作为作曲家的潘德列茨基亦对中国情有独钟,最后一部完成的交响曲是《第六交响曲“中国诗歌”》。作品前三个乐章2008年便写完,直到2017年才以中国古典诗词的德文译本为蓝图补全后五个乐章。全曲以八首唐诗、八个乐章的庞大规制由广州交响乐团联合委约并全球首演。
由此,国人像“老柴”那样以“老潘”亲切地称呼潘德列茨基:一位揭示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曲家。 唐若甫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