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摔跤吧!爸爸》后又一暖心力作!一生牵挂万里寻家!

由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联合制片,荣获第89届奥斯卡6项大奖提名的佳作——《雄狮》。

影片讲述一个5岁印度男孩,和父母失散,花了整整20年寻找家人重回故乡的暖人故事。

一个离家走失的5岁印度小男孩,被远在澳大利亚的一对父母领养,25年后,对故乡模糊、拼错家乡名称乃至自己姓名的小伙子,硬是凭着想要回家的坚定信念,通过谷歌地球,寻到回家的路途,找到自己的亲人。

1986年,5岁的萨罗在睡梦中,被一列退役的火车从坎德瓦带到1600公里以外的加尔各答,他在拥挤的站台,一遍一遍重复自己家乡的名字,焦急的询问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行人,但直到崩溃,依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口中所说的那个地方在哪个城市。

《摔跤吧!爸爸》的大热,带动了印度电影在中国的市场热度,而在获得第89届奥斯卡六项大奖提名的影片《雄狮》中,萨罗成年之前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印度,5岁的萨罗在故事中屡屡仓皇奔跑,却又屡屡从命运的手中挣脱,他的每次奔跑都让人对印度的底层社会有触目惊心的了解,一个5岁孩子的经历,让观众再一次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

畅销书《漫漫寻家路》已提供了完整的蓝本。我看过一个视频,作者萨罗•布莱尔利聊那段自己的经历。令人吃惊的是,如此曲折的故事,在他那里,竟是用这样从容、淡定的语气叙述,你不能不佩服他的强大——这是妮可•基德曼,电影里澳大利亚养母扮演者对他的评价。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我记住了他的话:“寻找家乡是我的动力。”这应该是他强大、了不起的唯一源泉。他一直把自己叫做“萨罗”,其实,他真正的名字是“舍罗”,而后者的意思,恰恰就是“雄狮”。

5岁时他在印度的火车上与家人失散,然后,在加尔各答的街头流浪了几个星期,被送进一所孤儿院,并被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收养。

在影片《雄狮》中,萨罗被收养之前的这段经历,完全可以用惊心动魄形容,尽管他与哥哥的失散有着幼童无可避免的个人原因,但在这之后,每一次在巨大危机前全身而退,真的要感谢命运之手的安排。

在这段故事里,劫持、诱拐、虐待儿童现象简直泛滥,观众见证了印度底层社会对儿童危机的麻木无视甚至主动戕害,同时也目睹了5岁孩子创造出的生活奇迹。

小男孩萨罗的经历有些奇特。他误上火车,几乎被带着穿越了整个印度,来到加尔各答,远离家乡1600多公里;他只会说印地语,听不懂当地的孟加拉语;他不知道他家乡叫加尼什塔莱,而把它拼错成加奈斯特里——一个地图上永远不会存在的地名。

他流浪,被警察追赶;他遭遇坏人,险些被骗;他被送进收容所,目睹同伴被欺凌;直至被澳大利亚一对夫妇收养。小萨罗的扮演者令人称奇,那种本色表演,让我们看到他的孱弱、无助,尤其是惊慌、恐惧——谁不会在那样的年纪,在空无一人的车厢,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时,产生这样的情绪呢?

他时而声嘶力竭地叫着哥哥的名字,时而扒窗拧门,时而垂头丧气……他远没有想到,再一次见到妈妈,还要等漫长的25年。

2010的霍巴特对主人公的意义同样无比重大,这条时间线在影片中以字幕的形式进行了加强,此刻,萨罗离开家已经25年,英语对话中,再无半点当年的乡音,对于一般人而言,25年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而对于萨罗,简直是人生中最为疼痛的一部分,他不能使自己假装忘记了自己的家乡以及母亲,也不能因为纯正的发音而找回故乡。

对比童年时的经历,萨罗的成年更多的是在内心的煎熬中展开,他享受现在的生活,但又从未放弃过寻找,这让成年后的情感无比深刻起来,通过影片,观众可以在角色身上看到人性的挣扎,以及对记忆的忠诚。

终于,当萨罗凭借谷歌地图终于找到家乡的时候,才真相大白,他的家乡名叫:甘尼希塔莱。当年5岁的萨罗在加尔各答拥挤的站台上喊了无数遍的甘尼斯塔莱是多么幼稚的错误呀,而直到此时,他才终于明白自己的名字的真正含义——雄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